平坝县位于贵州省中部。总面积998.9平方千米。2003年末总人口35.07万人。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、布依、回等族。平坝县辖6个镇、2个乡、2个民族乡:城关镇、白云镇、高峰镇、天龙镇、夏云镇、马场镇、乐平乡、齐伯乡、十字回族苗族乡、羊昌布依族苗族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,邮编:561200。代码:520421。区号:0853。拼音:Pingba Xian。
平坝县 - 平坝概况
平坝县位于贵州省中部,苗岭山脉西段,乌江上游三岔河东南岸与红枫湖之间。东西长57.8公里,南北宽41.3公里,总面积999平方公里。全县有汉、苗、布依、回、仡佬、彝、满、侗等21个民族。
平坝地处云贵高原梯状东斜坡的中段,纬度低,海拔高。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,中部较来坦。西北部为深丘谷地和中山槽谷,中部和东南部为峰林溶盆及浅丘坡地,境内绝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在1200-1400米之间,县城海拔1250米。地貌形态以溶蚀作用为主的喀斯特地貌特征,分岩溶、非岩溶两类,岩溶类型占全县总面积的82.1%,由于地貌类型多样,区域差异明显,适宜农业的立体综合开发。平坝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雨热同季,暖湿共节。年平均气温14.7℃,年均降水量1298毫米,无霜期273天。主要灾害性
平坝县 - 历史沿革
2000年,平坝县辖6个镇、2个乡、2个民族乡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:全县总人口323959人,其中各乡镇人口(人): 城关镇 47528 白云镇 39635 高峰镇 29473 天龙镇 20046 夏云镇 37459 马场镇 48093 乐平乡 37859 齐伯乡 16026 十字回族苗族乡 28016 羊昌布依族苗族乡 19824
2003年,平坝县辖6镇、4个乡(其中2个民族乡),193个村委会、5个居委会。年末总人口35.07万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7.42万人,少数民族9.6万人。
平坝县 - 旅游资源
陡峭峻拔的天台山
天台山风景区方圆约2平方公里,地理气候、生态环境得天独厚,自然天成。春夏凉爽,微风徐来;秋冬温暖,毫无寒意。那种夏无暑热冬无凉冷的生态环境,真正让你感受到四季如春、温暖惬意的亲和与舒心,让你神清气爽,久久不忍离去。天台山及四周丘陵地带,得益于远离城镇的喧嚣和污染。千百年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,因亚热带气候的滋润、久远的人为呵护,地质植被在这里得以旺盛地生长,一派盎然生机,一片葳蕤绿野。在现代社会的繁嚣与拥挤中,你可与山林对话与鸟啼共语,也可与清新的生态同呼吸,与洁净的自然同生息!一曲大自然绿色春歌的旋律永久地在这里奏响。此情此景不正是“此景只应天上有,人间难得几回游”么?
美丽如画的斯拉河
斯拉河风景区喀斯特岩溶丰富、峰崖陡峻、林海幽深、果林遍布、瀑布成群、河水清清、山明水秀、风光无限迷人。
引子渡电站的建成,使斯拉河风景区呈现出一种奇诡的美。由于库区清澈的湖水上漫,赋予两岸峥嵘和嶙峋的绝壁新的生命景观。湖水的浸湿和抚弄,碧浪的迫击和冲刷,日经年久,永不止息,使悬崖变得眉清目秀,无言而实在地向你展现着饱含媚抚的风姿,向你低诉着万语千言的故事。
高峰山—万华禅院
高峰山—万华禅院,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,是贵州佛教文化的发源地,民国时期西南佛学院曾设于此。禅寺坐落在大山环抱的一块坡地,建筑格局为寺门、牌坊大殿、二殿天井、大雄宝殿和后殿。大气而严谨,凌空而厚实,
至于坐落于山腰小径上的佛教塔林,点缀于重峦叠翠中,座座叠层,高三米余。既相互依偎,又疏散自立,色青白而形挺拔。据说是和尚的坟冢标志,而在游人看来,更是佛家提倡
洁身自好、循循从善的象征,令善男信女顶礼膜拜,崇敬万分。
贵州名寺弘福寺已故主持慧海大和尚,年少10岁时在此削发出家,因心正行端,终于修成正果,一步步迈进佛界殿堂,成为黔中佛家的楷模。万华禅院也因此闻名遐迩,被誉为贵州佛教文化的发源地。
平坝县 - 基础设施
交通(铁路、公路)
通讯
平坝已形成由光纤传输的SHD同步数字系统,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、长途传输数字化和移动电话网络化,光纤传输节目37套,电视覆盖率89.43%,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3万余门,用户超过2万户,全县电话普及率达92.4%。并在县城及周边6个厂区建成宽带网络,发展用户近1000户。手机用户3万余户,实现了“乡乡镇镇通手机,公路景点全覆盖”。
供电供水
县境内主要河流7条,流域面积755平方公里,径流总量50.34亿立方米,城区日供水量7000吨,目前日供水20000吨工程已投入使用。
城市综合服务
县城有设施完备、医疗技术高的医院4家;有教学设施齐全、教学质量好的中学4所,小学3所;有文化馆、图书馆、体育场、青少年及老年活动中心,还有多家高档宾馆、酒家及金融保险、法律服务、会计师事务所等完善的多功能服务机构。
平坝县 - 教育概况
全县基础教育得到持续健康发展,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,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增强,人口素质大大提高,教育经费逐年增长,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。我县教育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,不断取得新进展、新成绩和新突破,为“科教兴平”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基础。